Aug 9, 2013

免費讀名牌大學

(資料來源:蘋果日報 09-08-2012


最近迷上了免費網上課程,早前報讀的一個網上地圖數據製作及應用課程,負責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講師,開學時要求學員在網上打卡,報上身處地點,赫然發現原來左鄰右里都有不少同學仔,那種天涯若毗鄰的感覺,告訴我一場新革命正在醞釀。

MOOCs(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,大量公開網上課程)近期成為熱話,被視為有機會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新事物。較突出的經營者Coursera,其創辦人吳恩達自小在香港長大,現時為史丹福大學副教授,他希望運用互聯網,可以讓一些很難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,也有機會可以接受世界頂級學人的授課。

Coursera現時與83家大學合作,不少是美國名牌大學及明星教授,學生已超過400萬,並且取得創投基金入股6,500萬美元。

網上課程 顛覆教育界

Coursera現時提供的各式免費課程,能夠上網便可修讀,有相當學術的,如電腦程式編寫,也有一些是另類的題材,如講全球暖化、甚至竄改相片的歷史。其課程一般有10至20堂視頻,每堂又會切割成數節,每節8至20分鐘不等,每節中間有簡單的問答題,以測試學員對課堂的理解,課程輔以社交群組、論壇,讓學員可以討論,並有期中期末考試。

這些都不是嶄新技術,但在寬頻夠高速、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下,各種元素竟配合得恰到好處,那種垂手可得的學習體驗,確實令我覺得高等教育已不再困於象牙塔內。尤其是對於公餘進修,避免了放工返學的頻撲,加班下迫於走堂的無奈,已經贏了九條街。

MOOCs也有不少令人振奮的故事,史丹福大學一個教授人工智能的課程,竟然有16萬人選讀,遍佈195個國家。普通一個電子工程的課程,也有7,200學員,當中包括一個81歲的老翁、一個帶着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,以及蒙古一個15歲神童。

與很多顛覆傳統行業的科網企業一樣,現時MOOCs也未見有成功的商業模型,暫時大家都是各師各法,像Coursera便試圖藉發課程證書來收費,有些則把教材授權其他大學或企業使用,亦有人試圖賣廣告、賣教科書,一些潛力收入來源則聚焦於職業介紹。

傳統機構 轉身要及時

傳統教育機構開始擔心,公開網上課程的普及,會令高等教育也像唱片業般被邊緣化,加劇贏家通吃的現象。即係咁,如果讀財務學,有得師承哈佛的Robert Shiller(《非理性亢奮》的作者),讀道德哲學可以問道Michael Sandel(《正義》的作者),誰還肯啃老麥?當他可以去米芝蓮食晏。

當然,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願意擁抱轉變,不少人擔心傳統教育機構會冇啖好食,就算餅大了,但整體利潤可能少了,而且集中被名校攫取了。

其實,未來高等教育的需求仍然旺盛,而經營MOOCs的機構又未找到可持續的收入模式,正好趁這機會參與其中,免得人家坐大,羽翼漸豐,到時形勢比人強,再轉身已太遲。

然而,對於有講師公開表示要抵制這股顛覆的力量,抗拒轉變,我很奇怪,他們平時是如何教導學生的。

至於我,當然繼續享受這種知識平民化的樂趣,呵呵,任總即將開講人民幣國際化的網上課程,期待。

丘亦生

https://www.coursera.org/


最新著數優惠